资管新规落地,“保本”渐次退出 银行如何“逐鹿”理财市场

资产管理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随着资本保护金融管理,短期内不合规理财产品绝大多数谢幕银行理财股票整改任务如期完成,走向净值发展的新征程。新资产管理规定颁布后,设立金融子公司开展金融业务成为大多数银行的新选择, 金融市场格局将如何发展?未设立金融子公司的中小银行如何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财务存量整改基本完成
资产管理新规过渡期已经结束,各理财产品股票整改进展如何?近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曹宇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苏河湾峰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底短期理财大多数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已经按时完成了产品的清算和整改。
中小银行股票资产规模小,船小好转,可以从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得到证实。早在2021年第三季度末,南京银行就宣布提前完成股票财务管理整改,实现100%净值转型;杭州银行、长沙银行和上海银行城商行,截至2021年9月底,符合资产管理新规要求的净值理财产品比例分别达到96.68%、96%、95.78%,当时离净值化转型只有一步之遥。
从整个行业来看,仍有少数银行未能完成整改任务,但对于一些股票财务管理规模较大的银行来说,旧产品压降的阻力仍不容忽视。1月17日,《北京商业日报》记者从一家大型国有银行获悉,虽然银行资本保护和财务管理已被清除,但一些大型产品仍未能完成整改。这些产品大多是固定收入 型,存续期长,资产处置困难。目前,银行仍在努力整改。
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言人此前还透露,未整改的股票处置资产主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本补充工具和未上市企业股权,一般具有期限长、流动性差、估值困难等特点。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敦促有关银行机构在总行层面建立专项分类账,逐一锁定详细计划,采取集中统一、单独统计、严格问责等管理措施,积极采取各种处置措施进行压降。
随着新资产管理规则过渡期的结束,预计盈利金融产品将成为历史。普益标准研究员郑哲涵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产品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能会退出金融市场,随着金融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金融市场的支柱。
中小行发力理财子或转代销售
自2018年4月新的资产管理规定颁布以来,设立金融子公司开展金融业务已成为大多数银行的选择。《北京商业日报》记者1月17日发现,到目前为止,已有29家金融子公司获得批准,其中23家已经开业。
仅从今年开始,2022年初,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金融子公司上海浦东银行金融正式开业,成为招商银行金融、兴银金融、光大金融、信贷银行金融、中国金融、平安金融、广东银行金融、第八家股份制银行金融子公司,民生金融、渤海银行金融、恒丰金融也已获批准,正在等待开业。
在荣360数字技术研究所分析师刘银平看来,目前只有浙江银行尚未在全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设立金融子公司,未来金融子公司将继续扩大,城市商业银行将成为主角。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包括杭州银行金融管理、宁银金融管理、徽州银行金融管理、南银金融管理、苏州银行金融管理、青年银行金融管理和上海银行金融管理。此外,北京银行、西安银行、乌鲁木齐银行、贵阳银行也相继透露,计划设立全资金融子公司。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监管要求,设立金融子公司仍有一定的门槛。《商业银行金融子公司管理办法》指出,银行金融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为10亿元,部分中小型银行仍存在一些困难。
刘银平认为,建立金融子公司的门槛较高。对于许多地方银行来说,一方面,资本难以满足要求。如果建立金融子公司,将直接消耗核心一级资本,影响银行开展其他业务;另一方面,银行本身的业务水平一般,研发、系统、人才配置与大中型银行差距较大。
为了发展金融业务,《北京商业日报》记者注意到,一些中小型银行开始找到与金融子公司的销售合作模式。例如,浙江苍南农村商业银行、浙江义乌农村商业银行、临时商业银行最近与兴银金融签署了销售合作协议,成为公司的销售合作机构。未来,许多地方银行的金融业务可能会转变为销售模式。少数地方银行希望保留自己的金融业务,或考虑与其他金融机构合资建立金融子公司。刘银平说。
开启净值化转型新局面
2022年,新资产管理规定正式实施,金融市场将走向净值发展的新征程,金融子公司也正式承担母公司产品,成为发行主体。根据银行金融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9月底,金融子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已达13家.69万亿元较年中增长36.75%,同比增长2.75倍。随着金融业务的转型和金融子公司的发展,金融子公司的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占48%.97%成为金融市场的绝对主体。
在新形势下,未来金融子公司金融业务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探索更多的利润增长方向?刘银平表示,金融子公司已成为金融产品的主要发行机构。从利润的角度来看,金融子公司应扩大金融业务规模,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防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提高产品投资收入,获得更多超额业绩回报。
郑哲涵进一步分析指出,就产品类型而言,结合中国银行理财投资固定收益 产品仍将是银行金融吸引客户的重要产品之一;就创新产品而言,未来金融业务的力量可能出现在国家支持的养老金中ESG等领域;另外,FOF投资管理模式可能成为银行财务管理弥补自身投资研究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
总体而言,金融子公司需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资金;另一方面,金融子公司需要继续提高其投资和研究能力,以尽可能减少净值波动,同时提高金融产品的整体收入水平。郑哲涵建议。
容易查大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