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消费调查:那些负债的年轻人
资料来源:证券时报网

图虫创意/供图 吴比较/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卓游
如果我能用信用消费,我就永远不会用自己的钱。刚刚过去的双十一,90后程莉(化名)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花费了3000多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用白条、华北等支付工具支付的。程莉只是90后贷款消费大军的一员。根据支付宝发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国接近1.7在1亿90后中,有6500万人开通了花坛,也就是说每10个90后就有近4人在用花坛消费。
白条、华北等工具是京东、淘宝等电力平台推出的信用消费工具,不同于传统的一手付款或先付款,用户可以享受先消费后付款购物体验,享受一定时间的延迟付款期或分期付款,也为提前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使用上述信用消费工具和产品提前消费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这种消费行为一方面满足了年轻人在特定阶段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由于先消费后付款,不同程度的负债引起了社会争议。
数据显示,在中国年轻人中,信贷产品的普及率已经超过80%,逾期贷款也在上升。提前消费的年轻人长什么样?债务背后是什么?消费贷款对年轻人有什么影响?如何正视贷款消费?带着各种问题,记者调查了那些借钱消费的年轻人,试图还原真实情况。
谁在借钱消费?
作为一名资深的网上购物用户,程丽的大部分购物都是在网上完成的。她使用了白条、华北等支付工具,并且很熟悉。如果我能用信用消费,我就永远不会用我自己的钱。程丽说。在购物支付过程中,程丽发现使用华北支付可以减少一定数量,抱着省钱的心态,程丽尝试了一下。从那以后,每次购物支付,平台都默认使用华北支付。我认为这没什么错,所以我一直在使用它。每个月的账单出来后,程丽都会及时还清债务,从不逾期。这样,我就可以用手头的现金来管理财务,也可以用消费来满足购物的需求,而且不会产生债务,为什么不呢?程丽说。
刘光(笔名)是广州一所大学的大三学生,也是一名消费贷款用户。他告诉记者,每当他遇到他想要但负担不起的东西时,他都会使用消费贷款分期购买。最近,由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刘光用消费贷款给自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需要1万多元,他们向家人要钱。他们当然不想给它,所以他们根本不打开这个嘴。刘光告诉记者,因为不需要一次性付款,除了每月支付1000多元的分期付款费外,还可以剩下几百元的生活费,每月辅导的收入也可以用来偿还贷款。我提前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使用了一台电脑,感觉很好。刘光说。
不难看出,消费贷款用户是为了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但他们对消费贷款的理解和还款计划是不同的。根据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2022年发布的《中国年轻消费者债务报告》,中国年轻人信贷产品的整体渗透率已达到86.6%。扣除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后,中国年轻人的实质性负债约占整个年轻人的比例44.5%。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飙升至854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以上。在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年代后几乎占了一半。因此,公众舆论对年轻消费者的超前消费和争议。
理性与欲望博弈
不同的人对贷款消费有不同的理解,正是理解上的差异让他们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对程丽来说,频繁使用消费贷款的主要动机是:第一,可以节省现金进行财务管理;第二,可以在平台上积累信用积分。当你的信用积分很高时,就像银行一样VIP客户,可以享受一些特权,这对我来说就像一种荣誉。第三,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广泛应用场景也是他们的消费贷款产品流行的重要原因。我的支付信用很高,租共享汽车、自行车、充电宝,不需要支付押金,住酒店也有折扣。第四,你可以进行消费者会计。我在平台上花的钱都有痕迹,我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年花了多少钱,花了什么。程丽说。
不想占用资金是许多人选择信用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买了一些长期的商品,我肯定会用华北,否则我会付很长时间而不发货,占用我的资金。深圳一家公司的员工刘女士说,她的信用卡到期了,后来懒得改变,电子商务平台的消费贷款更方便,没有卡管理费的常规,所以她只是开始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消费工具。
然而,正如刘女士所说,消费贷款的开放很方便,消费者在早期阶段几乎没有成本,而且很容易得到钱。面对这个巨大的诱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性地看待它。在豆瓣集团中,一个名为债务人联盟的集团进行了热门搜索,这是数万名负债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在这里,债务人讲述了他们负债的痛苦,并记录了艰难的登陆之路。
我也想看看我周围的人,第一次尝试提前消费的乐趣不能停止。小于债务人联盟的一员。他在帖子中写道,里写道,借钱前没想太多,只觉得有钱就花,自制力不强。以前债务太多,吃喝玩乐都没拉下来,现在债务高达近10万,预计还清需要两年时间。
借贷消费市场
扩张背后的逻辑
总的来说,国内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包括华北、京东借据、美团月付款、苏宁任性付款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捷信、招联等平台。
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在疫情下,作为消费金融的重要市场主体,商业银行对消费贷款产品给予了足够的折扣,不仅提高了贷款金额,而且普遍降低了贷款利率,有些甚至降低了4.5%左右。作为超前消费最常见的金融工具——信用卡,近年来发卡数量也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15~2022年期间,我国发卡量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速为14.5%7.46亿张,同比增长8.75%,银行向消费者推广信用卡。
所有这些都使得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尽管在银行业协会的数据中,尽管在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速,2017~2022这几年出现了下滑,但2022年仍有下滑,15.92%的增长率高于其他类型贷款,如个人贷款。截至2022年底,我国26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已达到4988.071亿元,贷款余额4722.93亿元。
贷款消费业务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首先,从获得贷款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相当方便的。你可以通过点击几次手机到达账户,你也可以分期付款。日利率只有零点。我以前不知道向谁借钱。现在我有了一台机器。我会选择向谁借钱。住在长沙,刚工作的年轻人李光(笔名)描述了他看到的消费贷款广告。
其次,从贷款成本的角度来看,记者的调查发现,消费金融平台显示的贷款利率是不同的。记者登录多个消费贷款平台,发现近80%的平台没有标注年化利率,只用最低日利率、日均还款等语言宣传贷款利息,与实际实施利率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除了贷款利率,还有服务费。
据记者粗略统计,只有华北、捷信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在页面上显示年化利率。如果直接使用年化利率,服务费可能高达30%,会吓跑部分客户。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消费贷款平台在营销时选择展示日利率。
在如此高的贷款成本下,不良贷款率是多少?根据银行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63%,略高于信用卡平均不良水平,较2022年下降0.11百分点;从不良率中位数来看,2022年为2.03%,高于2022年0.1百分点。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工行、农行、建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65%、1.81%、1.17%、2.9%、1.99%。
不难看出,高贷款利率、低坏账率,除了资本成本外,消费金融平台仍有相当好的利润状况。以蚂蚁集团为例,今年上半年蚂蚁725.28在1亿元的收入中,微贷科技业务(包括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为集团收入贡献了近40%。
把握尺度和边界
消费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刺激和促进了先进的消费,从而使一些个人债务迅速增长。这一结论似乎是非常正确的。然而,作为消费金融的独立商业主体,通过合法经营实现商业价值和利润,在经营过程中向目标客户传播消费信贷理念,这与任何产品新闻发布会宣传产品理念基本相同,即消费者需求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实现,通过金融手段实现资源重新配置,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消费行为。
不可否认,消费贷款的低门槛和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消费的欲望。因为你不需要支付现金,所以你不觉得你花了多少钱。刘光说。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用户与刘光有着相似的感受。面对消费贷款,消费量只是账户上数字的变化。用户对钱不敏感,花钱也不心痛。不可忽视的是,如果消费贷款到期,可以一次性还款,不会产生任何费用,但如果分期付款,费用会很高。这也使刘光更加谨慎地选择分期付款。
舆论争议的焦点是,消费贷款是针对一个相对年轻的人,一个消费能力和消费者需求不匹配的人。这些人普遍缺乏独立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消费贷款的宣传和指导下,很容易出现盲目和非理性的消费。因此,消费金融往往被认为不履行其作为社会组成的义务和责任,这违反了商业伦理。
在这方面,消费者和消费金融平台是否掌握了贷款的规模和边界?大学生小李告诉了记者他的个人经历。今年年初,他借了一笔钱,没有及时归还。几个月后,他想借钱,所以他还了贷款,但当他再次申请贷款时,他被拒绝了。他的同学小张在华北还款逾期,华北金额立即下调。
然而,仍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尝到了满足消费者物质欲望的甜头,继续借钱,胃口越来越大。根据规则,只要你按时还款,系统就会鼓励你借更多的钱。如果不是一次性的,系统会亲密地为你提供分期付款服务,似乎一个月只需要还一点钱。这种分期付款将进一步麻痹借款人的判断,误认为还款非常容易。手续费、分期付款服务费和伪装利润的增加最终将人们拖入深渊。
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台的规模在于风险控制。深圳一家支付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事实上,蚂蚁、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的风险控制非常好。基于大数据给用户的金额基本合理。只要不向多个平台借钱,合理使用就没有负担不起的风险。
面对价值拥抱监管
20世纪20年代,借贷消费在美国非常普遍,但也受到了社会文化的挑战。直到1927年,美国社会才普遍认可债务消费。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金融讲座教授陈志武在他的作品《金融逻辑》中解释说,分期消费的安排理顺了个人消费过程与收入过程的关系。金融市场发展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缓解不同年龄收入不均匀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
然而,有人认为,生产性借贷是用来创业和投资生产性活动的,而消费性借贷是用来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对此,哥哥
伦比亚大学教授塞利格曼曾在他的作品《分期付款销售经济学》中提到,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消费也是生产,没有什么是不能进出的消费。在他看来,表面上,一个人花钱,没有产出任何东西,但事实上,人们的消费支出也是一种生产投资,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为如果个人住房舒适,开车好,穿着别致,那么他会更努力,更勤奋,可以做生意,创造更多的价值。此外,根据对美国大量个人贷款消费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债务消费将使消费者更加金融纪律和自律。在面对消费贷款本身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面对消费金融的生态建设。互联网平台作为支持贷款消费的工具,需要更加标准化,加强风险控制。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汉认为,互联网平台应更准确地建立信用模型,如信用门槛、金额、期限、还款周期、风险计划等,加强整个市场的自律。
最近发布的两份文件也显示了监管机构对消费金融的态度。一方面,11月初发布了网上小额贷款新规定,对网上小额贷款提出了一系列约束措施;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发布了降低消费金融公司配置覆盖率、拓宽市场融资渠道的文件,被认为是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重要信号。
事实上,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批准确实进入了快车道,新增了5家消费金融公司。可以预见,在国内大循环畅通的背景下,未来消费金融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没有大量的坏账和投诉。
容易查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