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准后再迎定向降息!
继12月6日官方宣布将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之后,央行近日持续重磅经营.12月7日,5个百分点后,央行再次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很少连续宣布两项货币政策调整。虽然是针对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定向降息,但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本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可以预期下调吗?有多少空间?如何影响楼市股市?
结构性降息的概率更高?
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仅一天,就迎来了定向降息。
12月8日,《北京商业日报》记者注意到,央行货币政策部发布的最新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表显示,农业和小额再贷款将持续3个月、6个月和1年贷款利率分别为1.7%、1.9%、2%,与之前相比,下调了0.25个百分点。一年多后,央行再次降低了支农和支小再贷款利率。
虽然是有针对性的降息,但许多业内人士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和有针对性的降息至少打开了全面降息的空间窗口。L将于12月公布PR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很多。
什么时候会降息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变化。 苏宁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告诉《北京商业日报》,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或需要加强稳定增长政策,不排除全面降息的可能性。在他看来,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一直在下降,但这种降息只是为了新的信贷,如果全面降息,它将通过LPR定价调整影响股票贷款合同,进一步减少借款人的利息支付。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浩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全面降息的可能性。首先,美联储从Taper加息需要一个过程,为国内降息提供了窗口期,为国内降息提供了客观条件;其次,预计2022年上半年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压力将达到高点,宏观政策跨周期调整客观要求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宽松的基调,为国内降息提供了主观条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较高,有一定的贬值空间;中美利差远高于80个基点,也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MLF(中期贷款便利)作为利率走廊的中心,是各种利率定价的锚。在业内看来,如果全面降息,很有可能先降低MLF等待政策利率,然后降低LPR。然而,这只是一个预测,市场对未来是否会有全面的降息跟进没有统一的答案。
正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随后央行调整政策利率或全面降息,仍需要进一步的宏观经济数据指导,虽然国内经济面临复杂环境,但国内经济韧性和全球经济预计将恢复,10月中国金融数据显示货币政策处于合理适度的范围。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国内通胀仍处于较高水平,经济增长面临的大多数问题都是结构性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降降低了市场的平均资本成本。这些因素实际上限制了全面降息的可能性。综合判断,我个人认为后续结构性降息的可能性高于全面降息。王浩补充道。
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股价?
全面降息的猜测也将业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楼市、股市、物价等热点话题上。
一旦全面降息,首先会减少居住民信贷尤其是成本房贷利率下降。陶金解释说,因为目前的抵押合同几乎都改为LPR定价,LPR调整后,合同提前约定,抵押贷款利率下降;其次,降息后,利率中心水平下降,资产价格上涨,家庭资产配置机会更多,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降息后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但从今年的通货膨胀情况来看,价格水平仍稳定,不会对居民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王浩告诉《北京商业日报》,全面降息不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最直接的降息影响将是债券市场,收益率下降将使持有债券类型基金投资者受益。此外,对股市而言,降息有助于提高个股估值,从而成为有利于股价的因素之一。
此外,王浩还认为,降息还将降低直接和间接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增长的稳定。但与此同时,全面降息也可能成为支持通胀保持高水平的因素。如果PPI(生产价格指数)逐渐上升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传递,降息可能会促进通胀保持较高水平。
谈到房地产市场,王浩认为,只要严格的监管政策不放松,房地产就很难从降息中受益。在目前的情况下,降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可能是中性的。
然而,回顾最近房地产市场监管的频繁声明,该行业也认为,随着一系列有利政策的发布,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有所改善。正如中原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的那样,从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来看,货币政策将逐渐宽松,有利于保护合理购房者的需求,但仍不会灌溉,预计房地产市场将稳定下来。张大伟认为,央行等部门最近表示,市场预期将有利于信贷回归正常。总体而言,市场抵押贷款逐渐向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房地产业的快速扩张主要取决于快速周转战略 高杠杆率。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应继续降低企业杠杆率,完善预售资金监管,确保开发商稳定建设,整体市场稳定。一方面,信贷不会太紧张,也不会再现宽松。涨跌不是良性循环。张大伟补充道。
如何走后续货币政策?
对于后续的货币政策,央行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稳定的货币政策方向没有改变。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常规操作,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MLF,部分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地满足市场实体的需求。央行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进行洪水灌溉,为优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合适的货币和金融环境。
在这方面,陶金预测,稳定增长将成为明年的一项重要任务。除了宏观政策在结构调整领域更加积极外,预计货币政策的及时性和前瞻性将继续增加。从结构上看,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将不会在未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配合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普惠金融信贷窗口指导政策将加强,商业银行的相关评估和监管可能会更加详细。
王浩表示,总体而言,2021年货币政策仍以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总量工具为辅。在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和双碳目标的限制下,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到2022年。未来可能会出台更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特定经济目标的实现。必要时,还将及时出台总量货币政策工具,帮助经济稳步发展。
展望未来,周茂华还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基调,不进行洪水灌溉,货币政策将平衡稳定增长,防范风险,促进围绕实体经济的改革关系;总体而言,央行将使用各种工具进行灵活调整,市场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和丰富,信贷总量将保持合理和适度的增长,以确保M2、社会金融增长和名义GDP基本匹配增长率。
网贷大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