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有哪些新变化?降息后是否还有降准可能?
最近,房地产销售、土地购买、融资行为逐渐恢复正常目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不高,进一步调整空间较小,但仍有一定空间中国是一个大国,持续单边升值或持续单边贬值,难以出现在大国,更不可能出现在中国……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建宏等。
还有一定的降准空间
2022年年初第一个月,央行在中期贷款超额续期方便(MLF)与此同时,带来MLF以及公开市场运营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的好消息。央行降息这个话题也出现在多个平台的热搜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市场热议时,央行进一步解释了降息。1月18日,孙国峰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央行1月17日开展的7000亿元一年期MLF以及7天1000亿元的反向回购操作,增加流动性供应,对冲1月份税收高峰、政府债券加快发行、春节前现金交付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
孙国峰指出,上述操作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通过LPR减少企业的传导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降,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有助于刺激市场实体的融资需求,提高信贷总增长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券发行,稳定经济市场,保持内外平衡。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央行在7月和12月实现了两次全面降准,共发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2021年12月,央行还下调了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确定降息后,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本月LPR同概率同步下调,不排除后续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性。
降息后LPR刘国强指出,1月20日商业化的趋势和降准的可能性银行最优化综合资本成本LPR报价。2021年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这个水平不高。下一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空间变小了,但仍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苏宁金融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认为,降息的必要性是支持实体经济。未来的小幅降息可能会发出更强烈的宽松政策信号,进一步刺激实体经济的融资意愿。
人民币汇率不会持续单边市场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月后,同时下调MLF以及反向回购利率,市场也认为这反映了货币政策的宽松信号。最近,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和收缩也有强烈的预期。
在这方面,孙国峰指出,中国宏观经济规模大,韧性强,没有洪水灌溉,但跨周期设计,保持流动性合理丰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定,金融体系自主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稳定,有助于缓解外部风险,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根据中国货币网络,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6.与上一个交易日相比,3521提升了78个基点。2021年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明显,一度走向6.34关口。
在谈到是否担心中美货币政策偏差导致人民币贬值时,孙国峰指出,人民币汇率趋势受市场供求、国际市场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由市场决定,可能升值、贬值、弹性、双向波动。
这是人民币汇率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的体现,也有利于促进内外平衡。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变化,跨境资本流动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作为一个超大型经济体,中国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内外平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孙国峰解释说。
刘国强坦言,人民币汇率整体合理均衡,双向波动。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大国很难出现持续的单边升值或持续的单边贬值,在中国更不可能出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与2021年美元泛滥和中国外贸顺差持续超出预期表现不同,人民币汇率今年面临的宏观环境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预计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在与基本面相匹配的合理范围内。双向波动正常化,不会显著升值,但人民币不会显著贬值,主要是因为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强有力的支撑。
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
另一方面,在各种关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和利率下调的新闻中,对股市、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的影响一直是市场讨论的焦点。自2020年以来,房地产金融监管红线不断收紧,地方监管政策也相继出台。随着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的暴露,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在新闻发布会上,邹兰明确表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近期房地产销售、土地购买、融资行为逐渐恢复正常,市场预期稳步改善。
去年下半年,恒大等个别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显性化。受此影响,房地产主体的风险规避情绪上升,金融机构也出现了短期的压力反应。邹兰表示,针对这种情况,监管机构共同努力解决风险,指导银行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指导金融机构支持风险解决和行业清理。
从数据上看,2021年底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万亿元.9%的增长率高于9月底.第四季度房地产贷款增加7734亿元,同比增加2020亿元,比第三季度增加1578亿元。
事实上,2021年,央行在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到两个维护,即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会议上,谈到买房房贷邹兰表示,房地产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区域性。在房地产长期机制管理框架下,更多的是落实城市政府的地域责任,结合当地市场形势,根据城市政策实施房地产监管。
邹兰强调,央行将坚持住房,而不是投机定位,根据探索新发展模式的要求,全面实施房地产长期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体系,增加住房租赁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房地产市场最近恢复正常常状态,这是央行的官方认可。陶金告诉《北京商业日报》,房地产市场在信贷和交易方面的表现有所改善。一是放宽监管政策,改善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边际;二是监管有针对性;三是房地产企业自身投资开发活动年底季节性反弹。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预计将在政策支持下进一步改善,随后的交易活动将恢复。
坚持稳字当头
回顾2021年,央行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充裕的基础上,频繁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包括利用再贷款和两个直接工具,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上半年我们没闲着,下半年也很忙,但是忙中也不乱,我们每个月都有一些动作,这些动作的目的也都很清楚,尤其是下半年,都是围绕着稳增长,同时兼顾优化结构。”刘国强在总结2021年工作时如是说道。
对于2022年的工作部署,刘国强表示,2022年央行将坚持稳定、稳定、稳定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强跨周期调整,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和结构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市场,为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创造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
具体来说,央行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货币和信贷总量的稳定增长。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提高信贷总增长的稳定性,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扩大信贷供应,保持货币供应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基本匹配。
二是保持信贷结构的稳定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积极加法,落实支持中小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充分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供应,优化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结构。准确努力增加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第三,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完善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和传递机制,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效率,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稳步下降,促进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利润。
第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平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汇率测量不准确是不可避免的,双向波动是正常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应树立中性风险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