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消金增资计划生变,中国信达退出,谁来接盘?
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增资突然发生变化。
1月13日晚,中国信达发布不参与股权认购公告,称基于2021年12月24日发布的股权认购协议公告,董事会宣布,经过进一步商业考虑,与目标公司协商后,不参与股权认购,不参与股权认购不会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中国信达的目标公司是蚂蚁消费金融。股权认购协议主要于2021年12月24日签订。作为增资认购方之一,中国信达与蚂蚁消费金融、其他增资认购方(蚂蚁集团、鱼跃医疗、顺宇光学、博冠科技、渝福资本)等现有股东(蚂蚁集团、南洋商业)合作银行、国泰世华、宁德时代、千方科技、中国华融、鱼跃医疗)订立股权认购协议。
根据股权认购协议,蚂蚁消费金融向所有增资认购方增发注册资本220亿元。其中,中国信达计划投资60亿元现金认购蚂蚁消费金融20%的股权。增资完成后,蚂蚁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将从8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中国信达及其子公司南洋商业银行将持有24元.003%股份权益。
在股权认购协议中,还披露了蚂蚁消费金融成立以来的营业情况。公告显示,2021年6月4日(成立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蚂蚁消费金融收入2.91亿元,税后损失5.25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蚂蚁消费金融资产总值600元.资产净值748亿元.75亿元。
当时,中国信达表示,在消费者需求增长和监管体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消费金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金融创新。董事认为,蚂蚁消费金融具有金融技术授权、商业场景和客户流量的投资价值。
目前,中国信达取消了股权认购,这意味着蚂蚁消费金融的后续增资将发生变化。对此,蚂蚁消费金融回应说:尊重投资者的商业决策。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蚂蚁消费金融将积极与各方投资者协商,继续按照市场化原则尽快确定新的增资计划,确保消费信贷业务整改到位。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中国信达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南洋商业银行持有蚂蚁消费金融15%的股权。如果增资完成,蚂蚁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将从8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中国信达及其子公司南洋商业银行将持有24元.003%在蚂蚁消费金融这个单一目标公司的股份权益投资更加集中。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引导AMC行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AMC)回归本源,重点关注主营业务,不断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等核心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中的作用。由于主营业务的要求和投资集中度,中国信达不进一步认购和增持蚂蚁消费金融。
目前,行业高度关注蚂蚁整改进度,早在蚂蚁消费金融6月初,监管机构表示,根据整改计划,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6个月内有序承担两家小型贷款公司的消费信贷业务,完成华北、贷款品牌整改;自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一年过渡期以来,两家小型贷款公司实现了稳定有序的市场退出。
此外,根据蚂蚁集团此前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微贷技术平台共推动2020年信贷余额.15万亿元,以代表的消费信贷余额15万亿元.73万亿元,其中大部分是73万亿元贷款余额来自蚂蚁集团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从目前蚂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来看,开业一年内承担2万亿贷款余额并不低。
此外,2021年11月,蚂蚁集团按照监管要求启动品牌隔离,此后,花呗和借呗成为蚂蚁消费金融的专属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蚂蚁消费金融发放的消费信贷,被隔离为“信用贷”和“信用购”,贷款模式主要为联合贷贷款和助贷两种业务,后者不能再以花呗和借呗命名。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发布的最后期限不到半年,蚂蚁消费金融的时间不多。遇到增资事项的变化,蚂蚁消费金融正处于整改的关键摊位。后续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补充资本。因此,需要找到下一个认购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