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养老理财产品初登台,市场反馈如何?
长期筹备,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终于开门了,符合深圳、武汉、成都、青岛要求的投资者可以率先品尝新鲜。12月6日,工行理财、建信理财、招商银行理财、光大理财四家试点机构首批养老理财产品正式销售,持有试点地区当地身份证并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北京商业日报》记者注意到,第一批养老金融产品的风险水平为中低水平,产品期为5年,投资者可购买1元,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还设立了赎回、股息、风险保障等机制。在分析人士看来,虽然销售的养老金融产品具有稳定的特点,但并不等于刚性交换,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养老金规划、投资理念、资本状况等进行选择。
销售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
以前预约的大多数客户今天早上都在手机上买了它。大多数买家都是年轻人,有些是为父母买的。一些用户直接订购了100万元。一家参与试点的金融子公司的母公司网点王敏(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12月6日,准备近三个月的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于当天上午9:00正式销售。《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这四款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分别是工行理财·享受安泰固定收益封闭净值养老理财产品、建信理财享受固定收益封闭养老理财产品2021年第一期
只有持有深圳、武汉、成都、青岛当地身份证并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才能通过网点或手机进行首批试点养老金理财产品银行购买时,持有武汉、成都身份证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工行理财的养老理财产品,持有深圳身份证的客户可以购买建行理财和招商银行理财的养老理财产品,持有青岛身份证的居民可以购买光大理财的养老理财产品,单个投资者购买的养老理财产品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北京商业日报》记者梳理了产品说明书,发现4种养老金融产品的风险水平为中低水平,产品期为5年,试点地区投资者可从1元起购买。
在产品费率方面,虽然四家试点机构免除了前端养老金融产品的认购费,但将在后端收取不同程度的托管费或管理费:工行金融收取0.02%/年托管费;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分别收取0.1%/年管理费和0.02%/年托管费;光大理财收0.1%/年管理费和0.015%/年托管费。
从预期收入来看,与普通理财产品相比,4款试点养老理财产品收入相对较高,业绩基准为5%-8%/年间。具体来说,工行理财业绩基准为5%-7%/年;建信理财,招银理财为5.8%-8%/年;光大理财业绩比较基准则为5.8%/年。
四种试点养老金金融产品的设计主要是安全策略。除混合金融外,其余三种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在产品投资方面,固定收益资产一般占投资比例的80%%。
售后第一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如何?《北京商报》记者从建信理财办获悉,截至12月6日12日:建信理财安享2021年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第一期 筹款金额已达20亿元。另一个试试点理财截至12月6日15日,子公司母行一网点工作人员也透露:相关养老金理财产品募集金额已达30亿元。
有分红、赎回、风险保障机制
事实上,在养老金金融产品试点之前,一些银行和金融子公司已经推出了养老金融产品。但由于部分养老金融产品养老属性不突出,发行营销不规范等问题。监管机构曾要求规范养老金融产品名称的使用,继续清理不真实的养老金融产品,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开发具有真正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
今年9月10日,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金融产品试点的通知》,标志着深圳、武汉、成都、青岛正式开展养老金融产品试点工作。
与以往的养老金融产品相比,试点养老金融产品寿命长,性能基准高,相关费率也降低。例如,《北京商业日报》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推出的养老金融产品手册中发现,风险水平为中低养老金融产品托管费为0.15%/年管理费为0.5%/年,收入超过10元%浮动管理费。
试点理财产品对超额收入部分不收取浮动管理费,纳入平滑基金进行专项管理。试点地区销售银行客户经理告诉《北京商业日报》,养老金金融产品将超过一定比例的平滑基金和专项管理,专门用于合理平滑的养老金融产品收入,如果市场环境差,波动过大,可用于平滑整体风险。《北京商业日报》记者指出,除平滑基金外,在风险保障方面,四种试点养老金融产品还引入了风险储备、减值准备等方式。
由于投资期长达5年,为了提高资本流动性,四种试点养老金金融产品都有赎回和股息机制。如果投资者患有重大疾病,需要购买,可以提交相关材料申请提前赎回金融产品。在赎回率方面,4种产品略有差异,工行财务管理暂时不收取赎回费;建行财务管理按持有日期收取0.1%-0.5%不等赎回费免除60岁以上投资者的赎回费;招商银行财务管理不足3年收取赎回费 0.1%3年以上不收费;光大理财需提前赎回2%的赎回费。
在股息机制方面,四种产品都有股息条款。例如,中国工商银行财务管理的股息条款成立2年后,每年12月10日进行现金股息。《北京商业日报》记者从试点金融子公司母公司分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该产品成立半年,每季度按收入分红,股息基准为3.5%。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志毅认为,第一批养老金融产品调整了封闭产品同质化的股息机制,部分初始产品成立半年后可按季度分红。调整后的股息机制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流动性;在赎回机制方面,与以往大多数养老产品不能提前赎回的机制相比,第一批产品在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况下增加了提前赎回机制,减少了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风险损失,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虽然第一批试点养老金融产品考虑到了稳定性、长期性、包容性等特点,但投资者仍需注意金融产品的投资风险。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养老金融产品具有稳定的特点,但不等于刚性交换,仍具有风险属性,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养老金规划、投资理念、资本状况等,判断是否进行长期养老金投资;此外,各机构养老产品的重点和特点不同,因此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需求,关注养老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根据风险偏好选择更匹配的养老金融产品。
首先,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期限;第二,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相匹配的产品;第三,要承受一定的波动和退,毕竟,不是存款,净值产品有一定的波动;第四,选择专业机构,更加注重投资安全和收入稳定。资深银行业分析师布振兴也建议。
荣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目前试点机构只发行了4款养老理财产品,谈到了后续养老理财产品的设计和销售趋势和建议。理财公司除了行销售外,同时通过其他多家银行销售产品已成为行业常态。未来,养老金理财产品也将通过多渠道销售,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吸引更多客户。
陈志毅认为,在销售模式上,银行及其金融子公司可以应用创新技术、准确的客户肖像,用数字工具分析目标客户,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从投资者风险偏好和生命周期的角度定制养老金金融产品。
在后续的产品设计中,陈志毅进一步指出,一方面,它可以在养老金系列产品下设置多个到期日。为投资者提供从当前到退休的一站式养老金投资计划,到期日为3年或5年,最长30年,覆盖更多年龄投资者的养老金需求;另一方面,资产配置策略可以采用下降曲线模型。在投资者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相对高风险的资产,如高比例的部分股权,以换取高回报。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固定收益资产的比例将从激进策略转向保守策略,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