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赚背后如何避免“失速跑偏”
进入3月份财务报告季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业绩也相继披露。3月13日,《北京商业日报》记者注意到,随着中国联通最近大股东发布的财务报告,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消费金融)2021年的业绩也发布。
从财务数据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80.6%。然而,在业绩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招联消费金融早期发展中的风险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净利润同比增长80%以上
首家消费金融机构于2021年发布业绩。根据中国联通披露的数据,2021年全年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159.33亿元,同比增长24.3%;净利润30.63亿元,同比增长80.6%。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1496.98与2020年底相比,亿元,1083.11亿元增长38.2%;总负债1356.61与2020年底相比,亿元,972.84亿元同比增长39.4%。
《北京商业日报》记者进一步比较了消费金融业往年的收入,发现2019年和2020年,招聘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增长率远低于2021年。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招聘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9.56亿元、107.4亿元和128.16其中,2019年、2020年同比增速分别为亿元54.4%和19.33%;净利润分别为12.53亿元、14.66亿元和16.682019年、2020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7%和17%13.78%。
针对招联消费金融2021年业绩,零一研究院院长于百成认为,招联消费金融2021年继续扩张,业绩良好。从财务结果来看,招联消费金融收入增速低于资产规模增速,可能是由于行业规范背景下产品利率的下降。净利润增速远快于收入,在成本控制和坏账控制方面可能更有效。
招联消费金融回应《北京商业日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恢复,促进了消费金融业的复苏。招联消费金融继续进行风险控制和精细管理,改善用户服务,实现稳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招联消费金融除了业绩不错外,2021年动作频繁,首先是2021年3月,招联消费金融另一股东招商银行宣布启动招商银行消费金融上市研究,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公司于2021年7月发生股权变动,中国联通和招商银行持股比例为50%,上市进程进一步;随后,2021年10月完成新一轮增资,成为业内首家注册资本100亿元的公司。
此外,2021年招联消费金融还发行了5期金融债券,总发行规模85亿元。2021年9月,招联消费金融还获批发行二级资本债券不超过22亿元。
开年290万元罚单
2022年初,与招联消费金融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消息来自监管罚单。2月8日,招联消费金融因营销宣传误导、催收行为不当等8项违法行为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罚款290万元,成为2022年首家被罚款的消费金融机构。
具体来说,招联消费金融违法行为包括:夸大误导营销宣传;收取平台服务费的质量和价格不一致;产品定价管理不慎;合作商户风险管理不到位;没有联合报告贷款表外风险敞口;催收行为不当;消费者权益保护审计不规范;消费者投诉管理不到位。处罚决定的日期为1月25日。
另一方面,《北京商业日报》记者注意到,3月9日,深圳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2021年下半年银行业消费者投诉的通知。2021年下半年,深圳中国总部银行机构投诉1603起,其中主要投诉1600起贷款业务。
对于罚款整改、上市进度和后续业务计划,北京商业日报记者也了解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只指出,公司在现场检查过程中立即调查整改,制定整改计划和具体措施,继续加强整改,建立消费者保护工作长期机制,按照监管要求完成整改工作。公司将通过精细化运营帮助长期增长,为更多用户带来高效、方便的消费金融服务体验。
主要机构的快速发展也表明,消费金融行业仍有机会。消费金融的核心业务是信贷,做好这项业务的合规工作也是消费金融机构的责任。除了追求营业利润外,机构还应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避免在合规警戒线内发展‘失速跑偏’。易观分析金融业高级分析师苏晓瑞说。
大数据在线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