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房地产金融怎么走?

巨头房地产企业深陷债务违约,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创下新低。有人说,2021年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是困难的一年。但展望2022年,房地产投资是否会继续去年的全面下行趋势?房贷未来利率会上升还是下降?后续房地产市场金融会怎么走?
4月13日,在国内财富管理行业高端智库植信投资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房地产市场回顾与2022年展望》研究报告中,对多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回顾:
住房金融环境由收紧转宽松
回顾202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整体呈现前紧后松的状态。例如,从三条红线到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提高抵押贷款利率、严格防止商业贷款、消费贷款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大多数时候,金融监管抑制了房地产需求的快速扩张,但到2021年底,政策转向两维护,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报告指出,住房金融环境也从收紧转向宽松。
从2021年开始,报告指出,个人住房贷款扩张缓慢,抑制了居民的购房需求。例如,受住房贷款两项集中政策的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规模有所下降,同比增长率创下2013年第一季度以来的历史新低。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1.3%,较2020年四季度下降3.2个百分点。
此外,抵押贷款利率略有下降。与2020年底相比,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首套平均抵押贷款利率从2020年底开始 5.23%持续升至5.46%,二套房平均房贷利率从5.54%持续升至5.83%。从第四季度开始,一些城市开始降低抵押贷款利率。截至2021年底,我国第一套房和第二套房的平均抵押贷款利率分别为5.36%和5.74%,分别较 8月拐点下调10个和9个基点。
展望:
首付比例可能进一步松动
展望2022年,报告预测,房地产政策明确了稳定地价、稳定房价、稳定预期的目标,突出了根据城市实施政策。在稳定增长政策的背景下,主要基调温暖。
具体来说,一是住房金融将进一步复苏,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将略有下降,个人抵押贷款增长预计将复苏;公积金和首付比例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释放合理的购房需求;二是当地公积金贷款需求将增加,一些城市将降低首付比例。事实上,北海、南宁、自贡等地方政府已经放宽了公积金政策,降低了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 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菏泽也成为2022年首个降低抵押贷款首付比例的城市;第三,有条件的城市取消了限制性购房政策。例如,郑州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放宽购房限制,鼓励棚户区货币安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初,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放开了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许多二、三、四级城市出台了降低首付等房地产金融宽松政策,行业对一线城市是否跟进以及后续房地产金融政策也有很高的期望。
对此,植信投资房地产首席研究员马宏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指出,一般来说,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都有一些商业银行开始降低抵押贷款利率,虽然降低幅度不如三、四级城市,但总体方向主要是支持。他认为,一线城市降低首付贷款比例仍取决于具体情况。例如,由于上海的疫情因素,整个住房销售市场存在明显的差距。从目前的销售数据来看,是否有可能降低首付比例。
但必要性仍需审查形势。毕竟,一线城市的住房需求相对强劲。一旦自由化太强,可能会给下一阶段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年底甚至明年,控制房地产风险,更有可能在金融政策上有一些宽松的空间。 马泓说道。
此外,报告指出,与2021年房地产投资相反,2022年房地产投资将继续早期低迷,但在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支持和自身需求复苏的作用下,房地产市场景气度预计下半年将逐步稳定复苏,新房建设或第三季度底部反弹,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略有放缓至3.5%。
建议:
因城市政策扭转悲观预期
报告认为,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低底阶段,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也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2022年初,金融委员会会议提出,房地产企业应及时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解决方案。
因此,2022年房地产市场能否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和债务违约风险能否违约风险。
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
一方面,要根据城市实施政策,改善住房需求,扭转悲观预期。建议提供稳定的信贷支持,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满足首次购房家庭贷款需求;增加供给侧结构支持,降低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最低首付比例;对一线、重点二线城市非法购房保持高压监管政策;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增加经济适用房财政支持;纠正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公平评价。
另一方面,要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缓解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和债务压力,稳步化解债务风险。建议商业银行加快按揭贷款、开发贷款的审批和发放,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开发贷款实行有针对性的宽松调整,稳步有序地增加并购贷款;严禁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随意停止或提取贷款;增加对合格房地产企业的直接财政支持;放松预售资金监管标准;加强房地产建设后半段的财政支持。
此外,还应综合考虑,积极建立房地产市场风险监测体系。建议建立因地制宜、动态调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监测体系。
个人大数据查询

